风雨廊桥,是交通要道上逢水架设的交通设施,供过往行人歇脚、避风、躲雨。湖南益阳安化县现存的33座风雨廊桥,分布在17个乡镇。河道上一座座秀美的风雨廊桥,构成独特的风景线。
6月下旬,安化县遭遇连续强降雨天气,溪流水位大幅上涨。面对汛情,安化县及时采取措施,33座风雨廊桥得以平稳度过这轮强降雨。
未雨绸缪提前修缮
顺着资江支流麻溪,来到江南镇,眼前出现的廊桥,就是永锡桥。永锡桥至今已有146年历史,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也是安化县历史最悠久、体量和形制最大、保存最完好的风雨廊桥。
“桥身为长廊式通道,全部采用榫卯结构,不用一颗铁钉,桥面用木板铺成,两旁有双边木凳供行人休息,桥身两侧都是竖式木栏杆,一些桥旁还会设立记事碑。”安化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中心主任谭寒晖介绍。
7月1日,江南镇12小时内降雨量超过330毫米,永锡桥下麻溪水位暴涨。谭寒晖向记者展示当时拍的视频,浑浊的洪水滚滚向前。令人欣慰的是,永锡桥此次有惊无险,安然无恙。
提前预防,注重桥梁日常养护是关键。汛期来临前,安化县就对33座风雨廊桥定期开展巡查,建立台账、立行立改。进入汛期,安化县文物部门组建文物防汛抗洪队伍,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制,与气象、水利等部门及时共享信息。
“此次风雨廊桥安全度汛,一个重要原因还在于安化县提前申请了修护资金,对桥梁进行了大量修缮工作,未雨绸缪。”安化县网信办主任李永红说。
“国保单位7座、省保单位10座、县保单位16座。”说起安化县的33座风雨廊桥,湖南城市学院梅山文化研究所所长李翔如数家珍,“风雨廊桥是桥梁与房屋的有机融合,是地标建筑,也是传播文化的长廊。安化县为风雨廊桥分批次建立‘四有’档案(有保护范围、有标志说明、有记录档案、有专门机构或专人负责),为国保、省保风雨廊桥聘请看护员,24小时看护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