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内统一刊号: 53-1068/N 国际标准刊号:1005-1376
主管单位: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
主办单位: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
一段城墙的5次修缮印迹
--
作者:admin   更新时间:2024-10-06 

穿上雨衣,拄起登山杖,陈宪忠踏上斑驳的石路,沿着一段古城墙开始了雨中巡护。记者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眺望,位于贵州遵义汇川区的海龙屯若隐若现。这座大山深处的土司城堡遗址,是贵州首个世界文化遗产。


  海龙屯雄踞娄山关以南的龙岩山山巅,冈峦盘曲,是南宋朝廷批准修建的军事城堡。“这项‘国家军事防御工程’,成为西南地区土司制度的代表性物证。”听着陈宪忠的讲解,思绪飘向历史深处。


  陈宪忠是海龙屯文化遗产保护者,10年来,她全程参与申遗及保护工作,是最早的“守屯人”之一。


  眼前这段城墙,保存较为完整。其上留有5处修缮痕迹,由近及远,展现了修缮理念的变迁,以及保护工作的不断提升——


  沿古道拾级而上,在铁柱关向铜柱关的转角处,来到第一处修缮点位。“我们巡护时发现特定区域有裂缝,于是就在两侧加装反射片,通过人工和仪器测量等方式,时刻监测裂缝变化程度。”陈宪忠说,监测是做好文物保护的重要手段,日巡查、周调度、月小结,提前做好保护措施。


  前行十几米,放缓脚步,面对满是苔藓的墙面,记者丝毫看不出修缮的痕迹。这正是这段城墙的第二处修缮点位,与原始风貌融为一体。


  “历经几百年,这里也有损坏。考虑到整体的原真性以及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感,我们专门附着上一层苔藓。”陈宪忠说。


  修缮过程中,确保古城墙的连续和完整也是重要考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