腾讯新闻和企鹅智酷联合发布的《中国新媒体趋势报告(2017)》显示,广播在资讯消费的渠道分布上的占比为7.7%,相比2016年,其用户占据份额增长了367%,成为最大的一匹黑马。而尽管听觉在获取信息的效率上要低于视觉,但音频类的群众基础却超乎预期。过去一年,有75.5%网民至少听过一次网络音频内容,接近一半调查用户听音频时间占内容消费总时长约十分之一,接近4成用户音频消费时长占10-20%。在用户时间碎片化越来越严重的今天,音频作为移动互联网中特具伴随属性的媒介形式,其传播效应不减反增,带动移动互联生态中的数字音频内容出现大规模爆发式的增长。
与此同时,国内众多广播电台在转型路径的选择上,不约而同建设音频客户端作为承接广播向互联网转型的核心平台。在近几年的密集开发期内,由广播电台自主开发的音频客户端虽然在投资、技术、内容、流程、管理等方面存在诸多难题,但仍然在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前行。面临目前传统广播渠道收窄,网络音频巨头形成的市场格局,互联网“下半场”向数据化智能化转段的技术压力,个性化、强体验的受众需求转变,作为基层的地方广播媒体感到越来越明显的紧迫感和压力。由于自身综合实力无法与国家级、省级广电媒体抗衡竞争,媒体融合转型要依靠地域文化特色,立足区位优势,找准差异化定位,在音频客户端的内容价值、产品升级、场景赋能、区域服务等多个维度发力,探索地方媒体融合发展的突围之路。
一、 立足差异化特色,找准产品优势定位。
目前声音类移动客户端独立设备数前三家,喜马拉雅FM、荔枝FM、蜻蜓FM几乎瓜分了整个有声音频类市场,分别在有声读物知识付费、音频直播、聚合国内广播直播流资源等方面取得近乎垄断性的竞争优势。而在此榜单中排名前十位的,无一个来自传统媒体。
从市场全局看,区域媒体发展音频客户端可谓夹缝求存。但从局部分析,区域媒体因为在地性的特点,目标受众群相对集中,更容易获得文化认同,把握分众化、差异化的特点,服务区域群体有广阔的发展空间。粤语作为珠江三角洲流通的广府方言,使用人群众多,在海外众多华人社区,粤语也是共同语。佛山电台的节目超过八成用粤语制作,多年来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粤语主持人,创作了大量接地气、感染力强、传播度广的好节目。紧抓这一特点,佛山电台从粤语这一分众语言类型切入音频市场,从2014年开始建设国内首个粤语音频客户端“花生FM”,集纳多家粤语广播电台直播和节目互动、点播。并通过与出版集团合作,持续推出几十部经典小说的“粤式讲古”(评书类节目),孵化了大量原创粤语有声读物,深受老广喜爱。“话说广府”“听佛山”具有浓浓岭南文化味,“我爱广东话”“岁粤如歌”等产品和当地受众“同声同气”,这些内容在平台上成为传播爆款。目前“花生FM”用户数达到两百万,其中约5%用户来自海外,成为对外开放展示广东社会文化,海外侨胞了解家乡发展的一扇窗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