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立一年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(以下简称中国科大生医部)“交作业”了。
1月初,生医部两项成果接连入选2018年度“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”和“国内十大医学新闻”。
成立之时就激起不小的水花,不乏效仿者,如今这份“成绩单”是否证明“科大新医学”办学理念试水成功?一年来有哪些实质性进展?未来又将走向何方?《中国科学报》日前专访了中国科大生医部执行部长、教授薛天和生医部党委书记、中国科大附属第一医院(安徽省立医院)党委书记刘同柱。
■本报记者 陈欢欢
《中国科学报》:中国科大成立生命科学与医学部,想做怎样的“新医学”?
薛天:医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门类,传统的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相对独立,同理工科缺乏深入交互。但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,越来越多的生物技术、理化技术、材料科学、信息科学等应用到医疗健康领域,拓展了传统医学的范畴。国际上很早就出现医学与理工科交叉融合的趋势,且行之有效,培养了一批既懂医学又懂理工的医学科学家,创新了一大批医疗设备和诊疗方法,推进了现代医学的发展。
我国作为科技大国和医疗需求大国,制定了“健康中国2030”规划,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没有全民健康,就没有全面小康,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,亟须建立适应我国国情的、有技术话语权的医疗健康体系,理工医交叉融合是大势所趋,医教研协同创新是必由之路。
学校调研发现,国际国内的一流医院大多依托于顶尖的大学和研究机构,排名前列的世界一流大学也大多拥有优秀的医学院或医科。中国科大逐渐形成共识,实质性进入医学研究领域是未来发展新的生长极,也是几代科大人为之努力的“科大梦”。
“科大新医学”以“理工医交叉融合、医教研协同创新、生命科学与医学一体化发展”为办学理念,希望贯通理工医交叉人才培养体系,培养理工背景临床医生和医学科学家,满足我国对临床医学交叉复合型人才的需求;以中国科大附属第一医院(以下简称附一院)为“临床研究型医院试点”,结合临床需求和基础研究,使技术发展和医学进步更好地服务于人民健康;发展特色交叉医学,促进新型诊疗技术、医疗器械和高端医用材料研发。